然而沖突馬上就出現了。卡蘭尼克是一位強硬的談判代表,他希望谷歌地圖能夠給Uber提供優惠的軟件包購買折扣。知情人士稱,卡蘭尼克希望谷歌風投最好可以讓Uber和谷歌的測繪團隊之間建立密切聯系。
知情人表示,卡蘭尼克還希望Uber能夠在谷歌地圖上突出顯示,最終讓客戶能夠直接在谷歌地圖上打到Uber車,谷歌同意了。但Uber感覺到谷歌在整合上有意拖延,初次展示的合作成果令人失望。
當Uber把重心轉移到自動駕駛汽車這一個谷歌早已建立領先地位的領域時,雙方的摩擦進一步加大。Uber在2015年初突然宣布這種轉向,挖來了卡內基梅隆大學40名教授和研究人員,在賓夕法尼亞州建立起了一個自動駕駛汽車實驗室。
Uber收購了地圖軟件公司deCarta,并開始大量投資于自己的地圖系統。與此同時,谷歌推出了一個按需送貨服務——這是Uber也在競爭的一個市場,并開始通過駕駛應用Waze(谷歌在2013年收購)推出拼車服務。據知情人士稱,谷歌推出的拼車服務令Uber感到非常不滿。
風險資本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CEO兼聯合創始人圣瓦爾(Anand Sanwal)認為:“Uber和谷歌之間很快就從表面的和平升級為對立。”
去年8月份,當多姆德離開Uber的董事會時,這種緊張氣氛就對外涌現出來了。Uber拒絕對它和谷歌的任何交易發表評論,也沒有讓卡蘭尼克接受采訪。
被自己的投資者暗算了?
據一個來源稱,Uber的攻擊性文化是谷歌風投內部人士談論的熱點議題。為了塑造這家初創公司的文化,谷歌風投最初鼓勵人才從谷歌流向Uber。
然而,這也最終造成了問題。當時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部門(現在稱為Waymo)的核心工程經理萊萬多斯基(Anthony Levandowski)開始公開談論讓谷歌的這個部門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發展壯大。
2016年1月,萊萬多斯基和一些同事離開了Alphabet,并組建了自動駕駛皮卡汽車初創企業Otto,Uber在2016年年底以6.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這家公司。在訴訟中,Alphabet指控萊萬多斯基在離開Alphabet之前就已經與Uber進行了聯系。
在訴訟中,Alphabet指控萊萬多斯基下載了1.4萬個專利設計文件,并利用它們來創建Otto,以及后來在Uber被稱為Lidar的核心自動駕駛汽車技術,它能夠通過物體反射的光脈沖來鎖定它們的位置。
不過Uber和萊萬多斯基否認了這些指控。關于這批重要信息是否在兩家公司之間轉移的高風險法律訴訟,也許能夠合理地證明它們存在不透明關系。
自始至終,Uber都對其來自谷歌風投的投資者保持神秘。兩個來源指出,卡蘭尼克從一開始就堅持只會盡可能地透露一些信息,這使得谷歌風投無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對Uber的業務獲得更多的觀察。如果這個過程發生了什么變化的話,那就是隨著Uber的業務走向成熟,卡蘭尼克變得愈加守口如瓶。
其中一個消息來源表示:“這是我們投資的公司當中,為數不多的一家我們希望它發展得更好的公司。”